氢氧化钙(Calcium Hydroxide)作为食品添加剂,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中,如调节pH值、改善质构或作为钙源强化剂。然而,其安全性直接关系食品安全,因此严格检测其纯度、杂质含量及理化性质至关重要。氢氧化钙若含有超标的重金属、砷或未充分反应的杂质,可能对人体造成健康风险。同时,其溶解性、碱度等指标直接影响食品加工效果。通过系统化的检测流程,可确保其符合国家及国际标准,保障消费者权益。
针对食品级氢氧化钙的检测通常涵盖以下核心项目:
1. 纯度检测:测定氢氧化钙(Ca(OH)₂)的含量,一般要求≥95%,确保有效成分达标。
2. 重金属检测:包括铅(Pb)、砷(As)、汞(Hg)等,需符合GB 2762-2022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》。
3. pH值测定:验证其水溶液的碱性是否符合工艺需求,通常应达到12.4±0.3(10%水溶液)。
4. 水分及挥发物:控制水分含量(通常≤2%)以避免结块或反应活性降低。
5. 碳酸钙残留:检测氢氧化钙中未完全反应的CaCO₃含量,避免影响加工性能。
1. 中和滴定法(纯度测定):利用盐酸标准溶液与氢氧化钙反应,通过消耗量计算Ca(OH)₂含量。
2. 原子吸收光谱法(重金属检测):采用AAS或ICP-MS高精度检测铅、砷等痕量元素,灵敏度可达ppb级。
3. pH计测定法:通过校准后的pH电极直接测量水溶液酸碱度,需控制温度在25℃±1℃。
4. 重量分析法(水分测定):在105℃±2℃烘箱中干燥至恒重,计算失重百分比。
5. X射线衍射(XRD):定性分析样品中CaCO₃的晶体结构,结合定量模型计算残留量。
中国标准:GB 1886.214-2016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氢氧化钙》规定了理化指标、重金属限量及检测方法。
国际标准:FAO/WHO的JECFA标准、美国FDA 21 CFR §184.1205对食品级氢氧化钙的砷含量要求≤3 mg/kg,铅≤2 mg/kg。
欧盟标准:EU Regulation No 231/2012明确要求游离碱(以NaOH计)≤3%,并限制微生物污染。
检测过程中需注意样品均匀性,避免因吸湿导致的测试误差。重金属检测前应进行微波消解处理,确保样品完全溶解。实验室需定期通过标准物质(如NIST SRM 1888)验证检测系统的准确性,并建立完整的质控记录。对于生产批次差异较大的样品,建议增加抽样数量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评估批次一致性。